微生物學家使用瓊脂培養基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在1880年,著名的微生物學家科赫(提出病原微生物科赫氏法則)發明了微生物學領域這一革命性技術: 用固體培養基進行的細菌純培養。這種方法解決了用液體培養基培養細菌時,各種細菌混合生長在一起而難以分離的難題。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細菌的單克隆可以固定地在培養基的某一點上生長,并不斷分裂,形成一個個可見的菌落,然后研究者可以把這些菌落很方便地移種到其它的培養基上或接種到動物體內。正是這種微生物純培養方法的發明,使得微生物學研究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微生物學也完成了形態觀察現象描述走向了實驗科學的跨越。微生物固體培養基的發明,對后來病原微生物的分離培養,疫苗以及青霉素的抗生素的研制上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隨著測序等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微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并發現有很多環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并不能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找出限制微生物生長的因素,希望從環境樣品中盡可能多的分離培養高多樣性以及新微生物物種。目前比較廣泛應用的方法包括:微生物的原位培養,微流控技術,以及配制不同營養成分的培養基以更好地讓微生物們在培養基上生長等。但是在實踐中,研究者發現總的微生物數量和可培養的微生物之間經常存在著差異,一般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平板計數異常”。有研究者估計只有1%的土壤細菌才能被培養,并且我們還需要準備成百上千種不同的培養基,來應對不同微生物的生長需求。
為什么大多數的微生物如此難培養呢?
部分微生物生長緩慢
在培養基上不形成克隆
它們需要一些未知的養分或者生長因子
依賴其它微生物或者宿主細胞共生
產生對自身作用的毒素
部分微生物是寡營養類型,高營養會致死
它們在休眠期
它們需要持續供給生長底物